早兩天,跟一個我很敬重的長輩首次會晤,本來滿心期待的,因為他在我心中是一個滿有學識,有著豐富人生經歷的智者,又是我所重視的人的至親,為了這次見面,我想了很久,要怎樣表現才可以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呢?
就在見面的前一晚,聽到來自這位智者對我的評語,原本忐忑的心猛地一沉,變得極為無趣,影響持續到第二天,真正見面時,我沒了之前的雀躍,也不再急著表現,學習用平常心去面對自己,面對他。我突然發現,這些年在禪院學習中的成長變化,竟似比過往四十多年都要來得沉厚和舒服,從前面對相同的狀況,或者我會更努力地去證明自己,以致弄巧反拙,又或者乾脆和他對著幹:「你讓我不舒服,我要讓你更難受!」現在我雖然還是會覺得無趣,可是已經一改從前的激動和氣憤,這是連自己也意想不到的。
是什麼令我自己有這樣的一個改變,思前想後,實在是少不了師父的教誨。這一年間跟著師父,看她接待了很多不同的人,上至顯赫政要,專家博士,下至凡夫俗子,平民百姓,她都是抱著一樣的心態地殷勤對待,沒有因為認識什麼貴人而自驕自傲,也不因為接待什麼蟻民而自輕自侮,在她身上我學到不用攀比,不用吹噓,踏實認真地把每一件事做好,完善後便放下,不再過問提起。其實只是這樣,自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愛戴。
上星期,有外國的雜誌人員來探訪覺修寺,初到埗就對我們有點不滿,大概是認為待慢了他們吧!可只是三數小時,一頓午飯,加上托水行禪活動,竟已讓他們大為改觀,就連他們山下接待的同事也好奇地問道,山上發生了什麼事,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軟化他們的心,讓他們放下我見,帶著柔軟的心回到工作崗位
。不違言,這樣的回饋讓我感到自豪,我覺得我們正在造福人群,讓人們上山來,那怕只是獲得一刻的和諧寧靜,多年來的功夫護持也值得。或者「自豪感」不是很正確的心態,但我感恩有幸能夠參與這樣的心靈建設工程。
我由衷地希望那位智者長輩有機會上山來,感受一下鹿湖的氛圍,讓他知道被諸佛眾山包圍著的如庫,是多麼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