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

禪與法之答問







2011年4月17日,上大下觀禪師,上定下賢法師在屯門大會堂為大眾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開示,這次開示不以法師說法之主,而是法師與大眾互動,圍繞禪與法的問題,展開心靈洗滌之旅。


在澄清崇山大禪師所主張“Don check, just do it”的心態時,禪師以紅色桌布為例作指引。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紅色,就是don’t Check。我們不會在第一眼說美不美,喜歡不喜歡。胡思亂想,亂給意見,就是Check。我們的心不必太複雜,人不執著,才能歸位,才能不影響自己正常的生活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不單止執著,更要執著很多不必要的事情。不需要認真的事情,無謂勞累自己上心,但在大原則面前就要堅持。

當有人表示簽了器官捐贈卡,但又怕命終後身肉割裂之痛。禪師馬上說:這就是Check!當心裏明白所做的事是利益眾生,決定了,就去做。不必在自身得失上計較矛盾,不必Check得自己身心疲累。

定賢法師則以“菩薩以大悲為上首,以無所得為方便”給大眾開示。死者已已。一些說法,謂死後八個鐘不得觸碰屍體,免得為亡軀帶來劇痛。歸根究底,都是愛欲心太強。人死,神色就該離開身體,何必再眷戀色身?太眷戀色身,才會怕痛。但器官在那色身已沒有用,何不用之活人生命?生前已計較一大籮,死後布施也還要計較得失,何苦呢?一期生命結束,就要放得下,“來得安去也寫意,人生休說苦痛。”

在論輪迴與地球人口數量不斷遞增的問題上,禪師謂地球人是多了,但很多人的意識不像人。人帶畜牲的行為,人帶地獄的根性,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個人,可以稱之為人呢?禪師強調,最圓滿的答法都不能解脫輪迴生死,這裏重點不在研究為甚麼,禪師把話題引伸至如何把“我”變成有用的東西。把菩薩精神生活化,而非把將修行掛在口邊。口說自己為佛教徒,但思想行為不能發揮人性本懷,不斷被負能量干擾,自己又成為人家的負能量。在互相侵害和連累裏生活,這不是佛教徒的所為。

定賢法師持相同的意見,主張修行不要把道理說在口邊,但做又另一件事。修行是要將道理內化成為自己的氣質,而非爭人我長短。真修在於境界,而非道理。 對於輪迴的問題,法師認為地球人口膨脹,不代表人的福報好了。跟地球相近的星系,多不勝數,更多的還在我們的認識之外。所謂芥子納須彌,我們怎知道哪個星系活著多少人?哪能單憑地球人口數量去看輪迴業報的問題?

法師與禪師相通之處,都是不在枝葉兜圈,而是在根本做功夫。明白輪迴因果,就不讓自己做輪迴的罪業,不然地球無論變好變壞,也安不到自己的心。

禪師接著以地藏菩薩為例,說明地藏菩薩最後離開地獄,成就他人。世界裏,有多少人願意做” the last one” ?人若私心太強,就發揮不到內在氣質。我們必須放下當下的念,才能與眾生打成一片。不然的話,每件事情裏,甚麼也看不到,只有自我,那麼煩惱就永遠不能熄滅。

問及臨命終時,苦海中如何渡過。禪師直謂病關死關很難過。業力起時,人不清晰。這個時候需要助念,禪師以自己為例子,她家裏有三種宗教信仰──佛教,基督教和回教。父親往生後,她不與家人衝突,要誦經時,安於一處慢慢念,不必爭用甚麼儀式。她鼓勵家人不同的宗教方式與父親送別,這打不擾亡者,反而令父親往生後的事情處理得很順利,家人也從未如此融洽。禪師強調真情是能夠心心相印的。自己歸回本性,亡者也能夠歸回本性。

定賢法師指出助念對亡者的幫助。曾在誦經回向的法會中,親証誦經後,亡者臉色轉好的情況。對臨終或亡者的幫助,關鍵在於一心。比較好的是趁人未短氣時,就好好安慰對方不必擔心在生的人,強調在生的人會好好照顧自己,減少彌留時的恐懼和掛牽。若人亡後,能以虔誠心、誠懇心去提醒亡者生平做過的好事,能喚起亡者的善根,趣往善道。人離開後,千萬不要擔心亡者墮惡道,整天怕他入惡道,變相就肯定他必往惡趣,這不是一件好事。

對於人能帶業往生,到淨土後如何償還債務的問題。禪師指世間因果了了分明,到了淨土不代表不用再來還債。我們必須明白因果,在了悟因果的境界裏做人。生活裏知因識果,做事才不會粗枝大葉。若以為小事就不看後果,事事都留下爛攤子要人家處理,這樣是很討厭的,自己也會事事不順。我們做人,要控制得不為人家帶來煩惱。只有不輕視因果,不輕易妥協,我們在世間才不會白走一趟。

問及人有沒有可能以“無我空觀”,“三輪體空”的心態做惡。禪師直道:惡人不懂三輪體空。說自己害了人,但害人時已空出加害之心,根本就是自欺欺人。事情本來沒有善與惡之分,是人的用心令事情有了善與惡的效果,世間因果分明,真正修行的人,做事一定會明因果。

定賢法師也同意因果報應不爽,做了壞事卻不受重報,只是錯覺,因緣成熟時,業報仍然會受,此謂之“總有一天等到你”。明明做錯,卻不以錯為錯。說自己“無心”做惡事,這等人比有心做惡事的更可惡。因為他對惡已經麻木,也就是說,沒有分辨善惡的能力。不知業報、失憐憫心,做了惡行還不知道自己錯到甚麼程度,業報只會更重。

當天最後的問題與靜坐有關。有問傷風鼻塞如何打坐,或者平時身體無汗,打坐時卻全身發汗,打坐有沒有問題。禪師謂打坐時所生起的感覺不必理會,這只是受。學禪時,不必理會感覺。重點在調心、調息。人的心清晰就能入定,能入定就不亂。靜坐是訓練我們認識事物的真相,不必在受蘊裏放進太多的意思。禪師特意提醒聽眾,修禪不是求在蒲團上明白真相,而是在生活中也要了了分明。我們知道怎樣的起心動念正在影響自己的行為,日常生活中就不再讓那動念對自己有所影響了。我們需要把坐禪功夫的經驗用於生活裏,由明白自己這一刻在做甚麼,到在在處處都明白每一刻在做甚麼。

定賢法師認為靜坐是回歸自己的本性,心靜,人能柔軟調和,身體自己也會好。

按:大家可瀏覽佛法同學會網誌http://hk.myblog.yahoo.com/buddha_dlg,參看更多佛法分享。 



李蘊娜博士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